
南開大學人權研究中心主任、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教授常健 中國人權網 戚宇 攝
4月8日,“中國共產黨與中國人權事業發展進步”國際研討會在吉林長春召開。來自美國、英國、法國、德國、荷蘭、奧地利、埃及等2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專家學者、機構負責人、媒體人士、在華留學生和中國有關部門、研究機構、社會組織的代表100余人,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參加會議。 南開大學人權研究中心主任、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教授先生在第一會場作題為《中國共產黨人權理念發展中的政治性維度與社會性維度》的發言。
常健教授表示,中國共產黨人權理念的發展包含著政治性和社會性兩個維度。其政治性維度是由黨的政治性質和所要完成的政治任務決定的,它體現在“人民”作為權利主體的政治性和階級性,以及權利保障內容和重心的政治性與階級性。其社會性維度是由黨所代表的民族和國家利益決定的,它體現在將社會共同體所有成員作為享有人權的主體,并平等保障所有社會成員的基本人權。人權理念的政治性維度決定黨的人權保障政策的基點和重點,社會性維度決定人權保障的最大邊界和最低限度。在中國共產黨發展的不同歷史階段,隨著其政治任務的變化,中國共產黨人權理念的政治性維度與社會性維度及其相互關系都在發生變化。二者的相互制約及其所實現的結構平衡構成了中國共產黨人權理念的深層圖景。
常健教授表示,中國共產黨人權理念的發展包含著政治性和社會性兩個維度。其政治性維度是由黨的政治性質和所要完成的政治任務決定的,它體現在“人民”作為權利主體的政治性和階級性,以及權利保障內容和重心的政治性與階級性。其社會性維度是由黨所代表的民族和國家利益決定的,它體現在將社會共同體所有成員作為享有人權的主體,并平等保障所有社會成員的基本人權。人權理念的政治性維度決定黨的人權保障政策的基點和重點,社會性維度決定人權保障的最大邊界和最低限度。在中國共產黨發展的不同歷史階段,隨著其政治任務的變化,中國共產黨人權理念的政治性維度與社會性維度及其相互關系都在發生變化。二者的相互制約及其所實現的結構平衡構成了中國共產黨人權理念的深層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