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新聞辦公室9日發布《國家人權行動計劃(2021—2025年)》。
行動計劃共分導言,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環境權利,特定群體權益保障,人權教育和研究,參與全球人權治理,實施、監督和評估8個部分。
行動計劃指出,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升全民閱讀服務水平,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保護,促進新興文化產業發展,更充分保障公民文化權利。
——完善公共文化服務基礎設施。做好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美術館、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等的規劃建設。健全各級各類公共文化服務基礎設施。
——補齊公共文化服務短板。落實國家基本公共服務標準要求,加強基層文化建設,增加供給總量,優化供給結構,推動優質文化資源向農村地區、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傾斜,縮小城鄉和地區之間公共文化服務差距。實施廣播電視惠民工程,完善農村文化基礎設施網絡。
——推動公共數字文化建設。統籌推進公共文化數字化重點工程建設。實施全國智慧圖書館體系建設、公共文化云建設等項目。
——提升全民閱讀服務水平。推進社區圖書館建設,優化基層閱讀資源配置,改善公共場所閱讀環境和閱讀障礙者的閱讀條件,推進農家書屋數字化升級,力爭國民綜合閱讀率達到83%。
——構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推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記錄工作,實施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研修培訓計劃。實施中華典籍整理工程,整理出版300種中華典籍。實施國家古籍數字化工程。
——提升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水平。加強對國家重大文化和自然遺產地、大遺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的保護建設,加大對非國有博物館業務幫扶。加強安陽殷墟等遺址保護,開展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建設20個國家重點區域考古標本庫房、30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和20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館。繼續推進各級傳統村落保護名錄建設。
——推進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整合長城、大運河、長征、黃河沿線等重要文化資源,強化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真實完整保護傳承,打造中華文化重要標志。
——促進新興文化產業發展。推進文化業態創新,發展創意文化產業。發展積極健康的網絡文化,推動網絡文藝繁榮有序發展。
?。▉碓矗罕揪W綜合) |
|
|
|
相關熱詞搜索: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