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4日,在中國人權研究會的指導下,由吉林大學人權研究中心、法學院和西南政法大學人權研究中心、東南大學人權研究院、西北政法大學人權研究中心、中南大學人權研究中心主辦的“《習近平關于尊重和保障人權論述摘編》理論研討會”順利召開。本次研討會以現場和網絡相結合的形式進行,中國人權研究會秘書長、吉林大學人權研究中心戰略規劃委員會主任、吉林大學匡亞明卓越教授魯廣錦教授,吉林省委宣傳部白宇處長,吉林大學人權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法學院院長何志鵬,以及來自中國人權研究會、西南政法大學、中南大學、東南大學、西北政法大學等機構、高校的專家學者共計20余人參加了發言與研討。
吉林大學人權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法學院院長何志鵬主持會議開幕式并致辭,向中國人權研究會對本次研討會的指導、吉林省委宣傳部和多個國家級人權教育培訓基地對本次研討會的支持、與會嘉賓的參會致以誠摯謝意。何志鵬教授指出,習近平總書記始終重視對人權的尊重和保障,并作出許多重要指示?!读暯疥P于尊重和保障人權論述摘編》的出版為中國人權研究與實踐提供了新的素材,需要我們進行充分解讀和細致研究。相信以本次研討會為契機,經過這幾個月的持續推進,在2022年4月吉林大學舉辦“新時代中國人權理論與實踐”研討會時,相關研討和交流能夠更加深刻。
開幕式結束后,研討會進入到主旨發言環節。主旨發言的第一階段由西北政法大學人權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錢錦宇教授主持。
魯廣錦教授
中國人權研究會秘書長、吉林大學人權研究中心戰略規劃委員會主任、吉林大學匡亞明卓越教授魯廣錦教授作“內核、體系、方位——學習《習近平關于尊重和保障人權論述摘要》的幾點體會”主題發言。魯廣錦教授指出了《摘編》的重要意義,介紹了習近平人權論述的思想內核、理論體系、歷史方位等三個維度,認為習近平人權論述構建了符合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的全新人權理論類型,提升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人權理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人權學說,構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毛俊響教授
中南大學法學院黨委書記、人權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毛俊響教授作“全球人權治理中的中國角色”主題發言。毛俊響教授認為,《摘編》明確了人民主體地位,完善了中國特色人權話語體系。在其中,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到中國推動全球人權治理中作用。毛俊響教授結合我國領導人關于人權的論述和西方學者提出的“規范性力量”等概念,闡釋了中國在全球人權治理中的秩序影響能力、制度生成能力、規范遵守能力,表明中國堅持在現有國際法治背景下,探索全球人權治理改革的新路,推動構建更加合理、公平國際秩序,為國際社會提供一種可供參考借鑒的示范。
張永和教授
西南政法大學人權研究院執行院長張永和教授作“‘以人民為中心’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衷和始終追求”主題發言。張永和教授認為,《摘編》的中心詞是“人民”,這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尊重和保障人權的體現,彰顯了馬克思人權理論的新高度,豐富和發展了人權理論,具備思想性、系統性,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重要組成部分。張永和教授強調,習近平總書記的人權論述可以從人民的主體性和人民利益至上兩個維度加以展開,前者意味著人民真正地當家作主,后者意味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何志鵬教授
吉林大學人權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法學院院長何志鵬教授作“人權的全球共識與中國特色”主題發言。何志鵬教授認為,《摘編》凸顯了人權領域的中國特色,這種中國特色不是刻意制造的、而是自然形成的,不是主觀臆斷的、而是客觀條件的結果,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不斷發展的,不是要強加給別人的、而是要推進人權交流溝通的。何志鵬教授進一步闡釋了人權的全球共識,認為這種共識應當是基于實踐而非先驗理念或純粹理論,應當以團結和凝聚各國為目的,而非為了斗爭和打壓。
陳佑武教授
東南大學人權研究院陳佑武教授作“加強人權法治保障的時代意義”主題發言。陳佑武教授認為,習近平人權論述體現了鮮明的原創性,“加強人權法治保障”的提法,是對黨的十八大以來法治的人權保障價值和人權的法治保障方式高度融合的一個發展態勢的科學總結,這體現了劃時代的意義,是中國人權事業發展和法治事業發展的最新成果;體現了世界性的意義,彰顯了中國法治精神和《世界人權宣言》的精神;體現了全球化的意義,為全球人權治理貢獻了中國的法治方案。
曹燕教授
西北政法大學人權研究中心研究員曹燕教授作“體面工時的價值選擇:基于習近平關于尊重和保障人權論述的解讀”主題發言。曹燕教授認為,我們應當考慮如何將工時的多元價值整合為有序多元的價值體系,為確保立法的合目的性,需要明確勞工政策的規定目標。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施積極就業政策,努力讓勞動者實現全面發展,這表明實現體面勞動是我國勞動政策的重要目標。體面工時是體面勞動的重要構成,實現體面工時也應是我國法律追求的目標。
隨后,研討會進入到第二階段,由東南大學人權研究院陳佑武教授主持。
常安教授
西北政法大學人權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常安教授作“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少數民族權利保護重要論述的體會”主題發言。常安教授以少數民族權利保護為切入點,認為習近平人權論述強調了保護少數民族權利的責任,用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說,就是把各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確保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同全國一起實現全面小康和現代化。這種保護必須是依法進行的,需要重視法治在權利保障中的重要性。同時,在保障少數民族權利的過程中,我們也要能以一種良好的敘事方式做好宣傳、講好故事。
龔向和教授
東南大學人權研究院執行院長龔向和教授作“公平優質:習近平新時代受教育權發展新理念”主題發言。龔向和教授指出,習近平總書記非常重視教育,我國每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都強調了教育理念,其中所體現的受教育權,首先是公平的受教育,公平是首要屬性,同時也體現為向特殊群體傾斜更多的教育資源;第二則應具備優質理念,表現為對優質資源和財政資源大幅增長、優質教師和課程資源不斷拓展、素質教育迅速發展和德智體美勞要全面發展。受教育權應當體現公平與優質合二為一的理念。
周剛志教授
中南大學人權研究中心研究員周剛志教授作“在發展中保護和促進人權”主題發言。周剛志教授認為,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原理深刻地闡述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的人權理念,與“死于名不副實”“迷于進退失據”“困于以假亂真”的西方人權理論形成鮮明對比。習近平人權論述在思想理念方面強調以人民為中心和立足中國國情,在體系構成方面強調發展權和人權事業的全面發展,在國際合作方面致力于推動共同發展、構建人的命運共同體。
錢錦宇教授
西北政法大學人權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錢錦宇教授作“習近平關于尊重和保障人權論述的理論體系:內在邏輯與外在價值”主題發言。錢錦宇教授認為,《摘編》為我們深入學習研究習近平總書記人權思想與理論、中國人權實踐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人權發展道路提供了重要的文獻基礎。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尊重和保障人權的重要論述,已經構成邏輯較為嚴密的理論體系,體現了鮮明的理論性與實踐性,包含了中國文化的歷史邏輯和歷史底蘊。
楊清望教授
中南大學人權研究中心研究員楊清望教授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對人權價值觀的發展”主題發言。楊清望教授認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我們中國對人類社會做出的最偉大貢獻之一,而中國的人權學者需要從中提煉出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人權理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人權理論注入了人的全面平等的哲學內涵,擴大了人與人之間合作的社會基礎,賦予了人權以人類和平共享的法理內涵。
劉璞副教授
西北政法大學行政法學院(紀檢監察學院)、人權研究中心研究員劉璞副教授作“習近平關于殘疾人權益保障重要論述的思想意蘊與實踐成就”主題發言。劉璞副教授認為,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殘疾人權益保障的重要論述充分體現了中國傳統的慈善理念和人道精神,遵循了歷史與邏輯的統一,在實踐中不斷地繼承、創新、發展,為殘疾人人權保障事業的創新發展提供了理論的遵循和行動的指南,并基于中國實踐走出了中國特色,形成了我們特有的理論。
主題發言環節后,研討會進入到自由研討環節。錢錦宇教授通過對《習近平關于尊重和保障人權論述摘編》的學習,認為從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角度考察中國特色人權話語體系和理論體系的建構,以及依托《摘編》對此進行深化拓展,是非常有意義的,這也與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相一致。
自由研討結束后,吉林大學人權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法學院院長何志鵬教授主持研討會閉幕式并作總結致辭。何志鵬教授再次感謝了指導、支持和參與本次研討會的各方單位、機構和專家學者、會議工作人員和志愿者表示誠摯感謝,并指出,本次研討會從多個維度和不同視角對《習近平關于尊重和保障人權論述摘編》的內容和所體現的思想進行了深入研討,與會代表均高度認同《摘編》的重要意義與價值。同時,何志鵬教授再次向與會代表發出邀請,歡迎大家相聚于明年四月的長春,共同參與屆時將要舉行的“新時代中國人權理論與實踐”研討會,進行面對面、更深入、更多元、更全方位的交流。
在研討會籌備和進行過程中,吉林大學法學院、人權研究中心的工作人員及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等10余人為會議提供支持。各人權中心齊心協力,為這次會議的成功舉辦做出了重要貢獻。
?。▉碓矗簡⒑?949)
|
|
|
|
上一篇:武漢大學人權研究院舉辦《習近平關于尊重和保障人權論述摘編》學習研討會
下一篇:中國政法大學人權研究院舉辦 《習近平關于尊重和保障人權論述摘編》學習研討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