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東南大學黨委書記、人權研究院院長左惟在研討會上致辭。 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
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49屆會議舉行期間,由中國人權研究會主辦、東南大學人權研究院承辦的“美式人權觀及其對全球人權治理的危害”國際研討會“云上邊會”26日下午在南京召開。
當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與世紀疫情的疊加沖擊,全球人權治理面臨諸多新問題和新挑戰。
在當天舉行的“云上邊會”中,來自中日韓等亞洲國家的專家學者圍繞“美式片面的人權觀及其體現”“全球人權治理與人權理論發展”等議題展開討論,積極為全球人權治理改革與發展建言獻策。
東南大學黨委書記、人權研究院院長左惟在致辭中表示,美式人權觀背離國際人權共識,應該堅持全人類在人權問題上取得的共識,堅持在人權問題上采取普遍、客觀的態度,堅持多邊主義,促進建設性對話、國際團結與合作,堅定捍衛全球人權治理所取得的成果。
中國人權研究會秘書長、吉林大學法學院教授魯廣錦就美式人權的非包容性及其現實困境作主旨發言。他認為,美式人權觀以一種抽象的、絕對的人權,取代歷史的、具體的人權,不僅嚴重束縛了美國自身人權的進步,還阻礙了世界人權的發展。要推進全球人權治理,各國都應以一種包容的精神、合作的態度,努力做到共同參與、共同發展、共同享有。
武漢大學人權研究院院長張萬洪認為,美式極端個人主義是源自美國保守文化的原子個人式的、叢林競爭式的個人主義,在人權領域產生了悖論和惡果。這種“只見個體,不見群體”的認同模式,無助于現代社會的公民建立真正的自我認同。
除了中方學者外,還有來自韓國和日本的學者也通過視頻形式參加了此次邊會,并進行了交流發言。
韓國法制研究院副院長崔桓容介紹了韓國的人權實踐,以及韓國人權發展的自身特點。韓國崇實大學教授田收米提出,西方人權觀存在片面性,從歷史發展來看,有些西方國家只是將人權作為獲取國家利益的道德資本。
本次“云上邊會”期間,通過線上+線下形式,數十位與會代表圍繞全球人權治理及美式人權觀展開充分討論,主張推動形成更加公正、合理、包容的全球人權治理,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