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43屆會議正在日內瓦舉行,27日中國人權研究會一行舉辦主題邊會,從新疆歷史與發展、維吾爾語教育乃至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中的人權保障等諸多方面,介紹了中國人權事業的發展進步。
當地時間2月27日,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43屆會議正在日內瓦舉行,中國人權研究會一行舉辦主題邊會,從新疆歷史與發展、維吾爾語教育乃至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中的人權保障等諸多方面,介紹了中國人權事業的發展進步。中新社記者 德永健 攝
當日邊會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萬國宮舉行,中國人權研究會副秘書長唐獻文主持會議,5名中國人權研究會理事到會發言。
新疆社科院歷史所副所長馬合木提·阿布都外力以流利的漢語發言。他說自己出生在新疆一個偏僻縣城,之所以能夠走出荒漠接受高等教育,成為一名歷史學博士,得益于中國針對少數民族人才培養的各項政策,這些政策改變了成千上萬跟他一樣的維吾爾同胞的命運。
當地時間2月27日,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43屆會議正在日內瓦舉行,中國人權研究會一行舉辦主題邊會,從新疆歷史與發展、維吾爾語教育乃至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中的人權保障等諸多方面,介紹了中國人權事業的發展進步。中新社記者 德永健 攝
馬合木提·阿布都外力援引詳實史料,強調公元前60年漢朝統一新疆,新疆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先秦時期新疆已與中原展開經濟文化交流,新疆各民族文化是中華文化的組成部分;16世紀初新疆形成了以伊斯蘭教為主要宗教、多種宗教并存的格局并延續至今。
就維吾爾語教育,身為漢族學者的新疆大學中國語言學院院長劉正江以流利的維吾爾語發言,令聽眾“耳目一新”。他介紹,現在新疆大學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來源多元,既有母語是維吾爾語的學生,也有像他一樣母語是漢語的學生,漢維兩種語言的交融互鑒培養了大批“雙語人才”,促進了民族團結和共同發展。
當地時間2月27日,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43屆會議正在日內瓦舉行,中國人權研究會一行舉辦主題邊會,從新疆歷史與發展、維吾爾語教育乃至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中的人權保障等諸多方面,介紹了中國人權事業的發展進步。中新社記者 德永健 攝
就反恐議題,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鄭亮分析了恐怖組織“東伊運”的意識形態演變,表示作為針對中國的主要恐怖組織之一,近年來“東伊運”的暴力恐怖主義活動進入新時期,其意識形態和活動特點越來越趨向極端原教旨主義化,開始慢慢轉向全球“圣戰”。
鄭亮強調,鑒于其全球“圣戰”目標,“東伊運”的襲擊目標不可能只針對中國。一些國家出于自身利益,漠視“東伊運”帶來的危害,甚至用“雙重標準”衡量中國政府的反恐行動,這種做法無助于國際反恐合作,還將損害國際社會整體利益。
除涉疆議題,南開大學人權研究中心副研究員許堯介紹了中國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時的人權保障,如保障患者獲得醫療救治的權利、隱私權、不受歧視權及公眾知情權等;復旦大學人權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陸志安介紹了中國人權事業發展狀況,表示中國始終認為“人權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健全保證憲法全面實施的體制機制,提高依法治國、依法執政的能力,不斷提升人權保障法治化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