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中國人權事業的進展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2005年4月)
目 錄
前言
一、人民的生存權和發展權
二、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
三、人權的司法保障
四、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
五、少數民族的平等權利和特殊保護
六、殘疾人權益
七、人權領域的對外交流與合作
前言
2004年是中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一年,也是中國人權事業取得全面進展的一年。
在這一年里,中國在憲法中明確宣示“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進一步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要求。中國政府全面推進依法行政,發布了《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明確提出了要經過十年左右的不懈努力,基本實現建設法治政府的目標和任務,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規范和約束行政權力,維護和保障公民權利。中國共產黨通過《關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強調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尊重和保障人權。
在這一年里,中國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著力構建和諧社會,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取得了新的進展,經濟持續發展,政治更加民主,社會全面進步,人民生活進一步提高,人權狀況呈現出不斷改善和全面發展的良好局面。
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中國的人權狀況正處于不斷發展和完善之中。中國政府高度重視尊重和保障人權,將采取有力措施,不斷推動中國人權事業的發展,提高全國人民享受人權和基本自由的水平。
為增進國際社會對中國人權狀況的了解,現將2004年中國人權事業進展情況公布如下。
一、人民的生存權和發展權
2004年,中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人民的生存權和發展權得到了較大的改善。2004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3.65萬億元,比上年增長9.5%。全年糧食總產量達到4695億公斤,比上年增長9%。
人民總體生活水平和質量得到較大提高,社會消費結構繼續從基本生活型向現代生活型轉變。2004年,全國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2936元,實際增長6.8%,是1997年以來增長最快的一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22元,實際增長7.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5.4萬億元,增長13.3%。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費支出占家庭消費總支出的比重)為47.2%,城鎮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為37.7%。私人轎車擁有量繼續上升,年末達600萬輛,成為全球私人轎車增長最快的市場。近四年來,中國每年新增電話用戶9000萬戶以上,2004年新增互聯網用戶約1450萬戶。目前,中國電話用戶總數已超過6.5億戶,互聯網用戶數超過9400萬戶。
國家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對農業的投入,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改善農民生活。2004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促進農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見》的一號文件,明確提出了堅持統籌城鄉發展的方略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農民的物質利益、保護農民權益作為基本出發點。一年來,國家制定了一系列深受農民歡迎的政策,直接促進了農民增收。2005年伊始,中共中央、國務院再次以一號文件的形式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工作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見》,將繼續加大取消農業特產稅、減免農業稅、對種糧農民進行直接補貼、對四種糧食作物良種進行補貼、對購買大中型農機具進行補貼(“兩減免”、“三補貼”)等政策的實施力度,進一步保障農民的權益。國家大幅度增加對農業、農村建設和幫助農民增收的投入,2004年全年中央財政用于這方面的支出共2626億元,比上年增長22.5%。據統計,國家安排資金116億元,對糧食主產區的種糧農民給予直接補貼;安排資金28億元,對水稻、玉米、大豆、小麥四種糧食作物實行良種補貼;安排專項補貼資金5億元,對購置大型農機具給予適當補貼。同時,加大農業稅減征免征力度。2004年,全國減征免征農業稅233億元,取消農業特產稅68億元,共減輕農民稅收負擔301億元。全國已有l.5億農民不再交納農業稅,有5.4億農民交納的農業稅比原來降低了3個百分點,其余農民的農業稅也降低了1個百分點。
城鄉居民住房條件和居住環境有較大改觀。中國積極建立以住房公積金制度、經濟適用住房制度和廉租住房制度為主要內容的城鎮住房保障制度。截至2004年底,全國已有35個大中城市全面建立了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制度。到2003年底,全國城鎮人均居住面積達到23.7平方米;農村人均居住面積達到27.2平方米。綠色環保走進家庭和社區,人居環境進一步改善。
中國政府繼續堅持不懈地采取有力措施幫助貧困人口脫貧。2004年,中央財政安排扶貧資金122億元,通過改善貧困地區生產和生活的基本條件、提高貧困農戶的綜合素質等有效措施,使全國農村未解決溫飽的貧困人口總量大幅減少,農村貧困人口比上年減少290萬。2004年5月于中國上海召開的全球扶貧大會,高度評價中國的扶貧成就,認為“中國的扶貧成就是一個生動的例子,可以證明人類消除貧困不是遙不可及的目標,中國的例子將改變整個世界關于扶貧爭論的悲觀基調”。
中國政府視人民的生命安全高于一切。近年來,國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強安全生產,控制各類事故發生。2004年,國家出臺了1部行政法規、15個部門規章、5個安全生產行業標準和70多個規范性文件,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堅決關閉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小煤礦和其他工業企業,全年事故總量有所下降,全國事故起數和死亡總人數比上年分別下降了16.22%和0.23%。國家狠抓煤礦安全和瓦斯防治,加強了安全生產體制和機制建設,對煤礦瓦斯災害進行了集中治理,全國煤礦瓦斯事故起數下降15.6%,死亡人數下降7.8%。
國家高度重視抗災救災和救濟工作,切實解決受災群眾的生存問題。2004年,一些中小河流發生特大洪水,浙江沿海遭遇了1956年以來強度最大的臺風,部分地區山洪、泥石流和滑坡頻繁,災害十分嚴重。政府加強預警預報、科學調度和有效管理,及時轉移群眾,搶救傷員,妥善安置災民。民政部會同財政部共向災區撥救災補助資金40億元,救災捐贈款489萬元,調撥救災帳篷3.1萬頂,緊急轉移安置受災群眾611萬人,全年恢復重建災民倒房140多萬間,春荒冬令期間救助人數達9000萬人次,保證了受災群眾的衣、食、住、水、醫等基本需求。
國家對城市中重病、重殘和無經濟收入等低保家庭繼續給予重點救助。為落實《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辦法》,2004年共有55萬流浪乞討人員得到了及時的救助。全國現有救助管理站909個,流浪兒童救助保護中心130個。全國已有1206個縣(市)建立了農村低保制度,享受農村低保人數達496萬人。
中國高度重視人民的健康保障,國家公共衛生體系進一步加強。2004年,全國共有衛生機構29.6萬個,醫院和衛生院床位304.7萬張,衛生技術人員439萬人;全國有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防疫站)3586個,衛生技術人員16萬人;衛生監督所1279個,衛生技術人員2.6萬人;鄉鎮衛生院4.2萬個,床位66.9萬張,衛生技術人員88.1萬人。全國共有333個縣(市)開展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約覆蓋1億農村人口,實際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農民8040萬人。
國家加強食品藥品綜合監督,依法嚴厲打擊生產、銷售假冒偽劣食品藥品和有毒有害食品的違法犯罪行為,保障人民群眾食品消費和用藥安全。同時,采取有力措施防治和控制重大傳染病,迅速控制并撲滅了廣東、北京、安徽局部地區發生的非典疫情。國務院印發《關于切實加強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成立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員會,召開全國艾滋病防治工作會議,落實對經濟困難和農民艾滋病患者免費發放抗病毒藥物,在重點地區施行免費匿名檢測,免費實行母嬰篩查和阻斷,對艾滋病患者的孤兒免收上學費用,對經濟困難的艾滋病患者給予經濟救助等各項政策。國家主席胡錦濤專程到醫院探問艾滋病人,體現了國家對防治艾滋病工作的重視和對艾滋病患者的關懷。
為保障人民的健康安全,維護其環境權益,國家修訂了《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發布了《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管理辦法》、《醫療廢物管理行政處罰辦法》和《全國危險廢物和醫療廢物處置設施建設規劃》。在全國開展了“整治違法排污企業保障群眾健康環保專項行動”,對3365件嚴重損害群眾權益的突出環境問題進行了整治和督辦,取締關閉6462家嚴重污染環境的企業,有效打擊了環境違法行為,使一些地區的環境質量得到明顯改善。
目前,中國人民健康總體水平已超過中等收入國家的平均水平,處于發展中國家前列。平均期望壽命已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的35歲上升到71.4歲;孕產婦死亡率從新中國成立前的1500/10萬下降到2003年的51.3/10萬;嬰兒死亡率由新中國成立前的200‰下降到2003年的25.5‰。